| |||||
|
|||||
一年一度端午到,五月初五粽子香。 屈原(公元前340年-公元前278年)自沉汨罗,以身殉国,距今已是2300年了。端午节最初是中国昔人祛病防疫的节日,吴越之地有以龙舟竞渡形式举行部落图腾祭祀的习俗,后世演酿成中华民族纪念屈原的古板节日。 我的影象中,从小家里就在端午这天在门旁悬挂菖蒲艾草,吃粽子更是一年年地未曾中止过,即即是这些年恒久在外洋事情也是云云。它和过年的饺子、中秋的月饼一样,成为外洋游子寄托家国情思的最佳食物。 端午节也称诗人节,就源自于屈原。他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伟大的爱国诗人,有“中华诗祖”“辞赋之祖”之称。“他的泛起,标记着中国诗歌进入了一个由整体赞美到小我私家独创的新时代,被后人称为‘诗魂’”。 “惜诵涉江虽远游,哀郢怀沙仍招魂。河伯山鬼悲回风,湘君渔父思尤物。”他是“楚辞”的建设者和代表作者,被誉为“楚辞之祖”。他开发了“香草尤物”的古板,是中国浪漫主义文学的源头,词采十分漂亮,喻体千般奇崛,与《诗经》并称“风流”。鲁迅先生在《华文学史纲要》中赞其作品:“逸响伟辞,卓绝一世”,“较之于《诗》,则其言甚长,其思甚幻,其文甚丽,其旨甚明”,“其影响于厥后之文章,乃甚或在《三百篇》以上”。 在他的时代,他用富厚的想象力和强烈的熏染力体现了宇宙万物的神奇,用生动的艺术性和重大的创立性誊写了绚烂万世的辞章。他的渊博和睿智,成绩了诗人的情怀与苦乐,他的浪漫和理想,倾注了人世的希望与悲欢,为我们留下一个恢宏磅礴的奇异天地,给读者以真善美的启示。“亦余心之所善兮,虽九死其犹未悔。”他所代表的爱国主义、理想主义,是他深沉的情绪所抒发的滔滔沧浪,广博的胸襟所蕴藏的殷殷热血。 他借助于赋比兴的文学手法,外扬其精气神的坦荡高洁。在《橘颂》中,他激情礼赞:“后皇嘉树,橘徕服兮。”“深固难徙,更壹志兮。”“秉德无私,参天地兮。”“年岁虽少,可师长兮。”他重复吟哦:“绿叶素荣,纷其可喜兮。”“自力不迁,岂不可喜兮。”“深固难徙,廓其无求兮。”“苏世自力,横而不流兮。”在《离骚》中,他深情低徊:“路漫漫其修远兮,吾将上下而求索。”在《国殇》中,他壮怀高咏:“身既死兮神以灵,子灵魂兮为鬼雄。”这一切,不正是他怀沙遗言,抱石沉江的自我写照吗?虽遭谗被疏,流徙流放,他始终关注现实,追求理想,以祖国的兴亡、人民的痛苦为念,充分体现了他无限的忠诚,及其“浮游灰尘之外”,“可与日月争光”的人格与意志,“虽死犹不死也”。 抚今追昔,继往开来。昔听三闾医生频发“天问”,今看中华子女再行“问天”。不久前,“神舟十五”“神舟十六”相会“天宫”,让全天下的眼光又一次瞩目神州。众多太空中,此次“空间站组合体由天和焦点舱、问天实验舱、梦天实验舱和神舟十六号载人飞船、天舟五号和天舟六号货运飞船组成三舱三船全新构型。”这一个个饱含深意与诗意的航天器的名字,是包括着深挚的中国古老文化的文字密码,与我们血脉的一呼一吸心心相印,让人时刻热血欢喜,心潮汹涌——我们中国人正在解答昔人提出的疑问,并已冲出地球,飞向太空,誊写新的“天问”。 古训有言:行万里路,读万卷书。从“践行”,到“开卷”,这个六月,《锵锵行天下》第三季的江南之行,在“百戏之祖”昆曲《牡丹亭》的袅袅余音中刚刚谢幕,《我在岛屿念书》第二季的朗朗书声又在耳边响起?凑庑┙谀,让我久久思索,深深陶醉在那些写在书上与没有写在书上的故事和传奇里。从昆曲昔时的“传”字辈所历经的艰辛传承,到今世“青春版”《牡丹亭》的光大再起,我们看到了一辈辈戏曲人,在时代的变迁中执着地演绎着中国戏魂。从“分界书屋”,到“山海经书屋”,从“阅读是一种生涯方法”,到“念书的意义是什么”,我们看到了一代代爱书人,在岁月的沧桑中坚韧地赓续着中国文脉。 而屈原,为我们留下了这么多的鸿篇辞文,华章诗行,是中华民族的一笔丰富的精神财产和名贵的文化遗产,撒播千古至今,滋养后人至今。“文以载道”,我信托,在中国人的书桌上,在中国人的生命里,始终会有他的这些不朽经典和传世伟名的一席之地,像阳光永远照亮pp电子人生之路。 “浴兰汤兮沐芳,华采衣兮若英。”端午节凭吊先贤,共道安康,可澄思清心,正人律己,亦有“祛病防疫,驱邪避毒”之效。真可谓:“粽”里寻他千百度,蓦然回首,斯人犹在,独领风流处。 | |||||
【打印】【关闭】 | |||||
浏览次数: | |||||
上一篇:珍重人生中不可辜负的爱—写给妈妈的心里话 下一篇:汨罗江漫 岁月柔长 |